欢迎来到行业品牌 永泰书画装裱机械行业网站! 收藏本站| 网站地图|| 公司环境
全国统一热线
0311-85138968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水墨人物画家杜滋龄:当代画家不应忘记生活

水墨人物画家杜滋龄:当代画家不应忘记生活

文章出处: 人气:发表时间:2016-07-21 08:25
水墨人物画家杜滋龄:当代画家不应忘记生活


 
杜滋龄。
 
 
《傣族少女》(1980年)。
 
7月5日,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中国美术家协会、中国美术学院、中国画学会联合主办的“行者无疆——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”全国巡展首站在广东美术馆开幕。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担任学术主持,《美术》杂志副主编盛葳担纲策展人。展览分为七个板块,以文献和作品相结合的方式,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杜滋龄的艺术历程以及多面探索。
 
杜滋龄,现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,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,是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之一。“杜滋龄的艺术人生,是一代同龄画家的缩影。”盛葳认为,杜滋龄的作品有机融汇了西画与国画、北派与南派、传统与现代等一系列原本对立的范畴,推动了写意中国画,尤其是人物题材在当代的传承与开拓。
 
此次展览是杜滋龄从艺五十余年的首次大型回顾展,广州也是全国巡展的首站。展览结束后,展览还将赴山东美术馆、浙江美术馆展出,于11月22日在中国美术馆收官。展览期间,杜滋龄向南方日报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。
 
艺术路径
 
独辟写实人物画蹊径
 
杜滋龄早年凭绘画天赋与勤奋自学成才。上世纪50、60年代,他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编辑工作,创作不少连环画和文学插图作品。在本次展览的第一板块,展示了不少杜滋龄早年自学绘画的艺术成果,包括素描、写生、中国画、连环画等作品。
 
盛葳指出,观众可以从这些早期作品中,看到杜滋龄自主选择的艺术源流。哈定《怎样画人像》、蒋兆和《流民图》等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。“自学虽然缺乏造型艺术方面训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,但这也回避了学院教育先入为主的输入,使杜滋龄的艺术创作能更多地建立在自己的兴趣和自由的基础上。”
 
由于成绩突出,多次在国内外获奖,杜滋龄受到著名画家叶浅予的赏识,并得到其悉心指导。改革开放后,杜滋龄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生班,也进入到全新的创作时期。
 
“西画与现代中国画的新传统,是杜滋龄早期的视觉和思想资源。”盛葳表示,中国美术学院“浙派”传统深厚。浙派根植于南宋院体画,更强调个人的笔墨修养和风格变化。本次展览展出的速写作品《傣族少女》,反映出杜滋龄对笔墨进行的新探索。“以《傣族少女》为例。尽管依然有着较强蒋徐体系的造型因素,但衣纹和肢体的描绘,让‘线’开始脱离为造型服务的局面,获得自主的生命。”盛葳说。而在杜滋龄后来创作的《闽南少女》《回眸》等作品中,他对水墨比例进行了更大胆的调整,使笔下的线条呈现亦“线”亦“面”的独特效果。
 
邵大箴表示,尽管在过去我国现代人物画的写实主义受到一些质疑,“但凭借通过水墨语言将人物画发扬光大的坚定信念,杜滋龄走出了一条个性独特的道路,使我国现代人物画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局面”。
 
艺术特色
 
以人民速写独树一帜
 
尽管经历过严格的学院教育,但杜滋龄从来不是一位“学院画家”,他的艺术始终建立在自己的经历跟体会的基础上。写生是他艺术创造的重要源泉。“程式化的中国绘画常常被人诟病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门造车。”盛葳表示,杜滋龄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,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,他就利用闲暇时间去郊区写生。
 
在本次展览中,杜滋龄的写生作品所占比重超过了一半。1983年,杜滋龄第一次赴青海藏区泽库写生,留下了《藏族老妈妈》《藏族老人》《剪羊毛》等一批作品。此后30余年,他一直坚持赴藏区写生。此外,杜滋龄还到蒙、回、傣、苗、瑶、塔吉克、维吾尔、哈萨克、克尔克孜等民族中间深入生活,创作了不少人物感情真挚和笔墨语言的浑厚而灵动的作品,包括《塔吉克姑娘》《风雪情》《帕米尔老人》等。“在形象刻画上,他尤其关注眼神的刻画,讲究画面和人物形态的整体感和单纯感。”邵大箴说。
 
“杜滋龄带来的最宝贵经验有三条:一是生活,二是速写,三是修养。”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说。速写不离手、速写本不离身,是杜滋龄的艺术习惯。展览专门开辟“线的交响:杜滋龄的速写与写生”板块,集中展示杜滋龄的速写作品。他的速写作品,尤其在对“线”的运用方面十分引人瞩目,充满着艺术魅力。
 
杜滋龄也表示,养成于青少年时代的速写习惯相伴至今。“我把包装纸裁成64开连环画大小,装订成速写本放在口袋中,随手即画。”单单从2010年到现在,杜滋龄就完成了数十册速写本,堆起来足有一米多高。
 
■对话杜滋龄
 
“无论创作什么,主题都是大众”
 
南方日报:您从艺50余年的首次大型回顾展,为何选择广州作为首站?
 
杜滋龄:我从艺至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,之所以一直没有办展览,是因为我认为自己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之中。我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严格,不愿意画几年就将作品拿出来,所以一直将个展拖到现在。说起广东,这里有很多我敬重的朋友,例如杨之光、潘鹤、陈金章、林墉等。广东是中国的美术重镇,国画、油画、版画、雕塑在全国都很有名气,也留下不少经典之作,比如杨之光的《激扬文字》。同为人物画家,很想在画展上听到他的宝贵意见。可惜,杨先生一个多月前刚刚去世了,我感到非常遗憾。
 
南方日报:在您早年的学艺历程中,“自学”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,您如何评价这些经历?
 
杜滋龄:与现在很多年轻人学画不大一样,我们这一代画家即使上过美术学院,大部分成绩都是靠自己实践取得的。在那个时代,我们并不是想画什么就画什么,我们都是在任务中锻炼出来的。我在天津美术出版社工作,就会接到大量连环画、宣传画、插图等任务。为了画张思德,我就去了延安七八次。这个题材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。直到前两年,我又重新画了一幅张思德。
 
可以说,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以自学与实践为主。其中,速写与写生是我们训练基本功必不可少的手段。我在书画装裱机这方面受叶浅予先生的影响很大。我19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他。作为国画界的泰斗级人物,他一辈子速写本不离手。我也常常通过速写记录生活。我认为,这是绘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,是用照相机等其他手段所无法取代的。
 
南方日报:面对今天年轻一代的画家,您认为,您走过的艺术道路能为他们带来哪些启发?
 
杜滋龄: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“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”,装裱机成为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:无论我们创作什么,主题都是人民大众。我认为,现在要求年轻人完全像过去一样的做法是不可能的。但年轻人不应忘记生活,应该要经常地到生活中去感受人民群众对时代的贡献,感受人民的精神面貌。我相信,这个艺术规律不会随时代而改变。

此文关键字:水墨,人物,画家,杜滋龄,当代,不应,忘记,生活,

推荐产品

首页|新款智能型装裱机| 经济书画装裱机| 新款字画装裱机| 经济型字画装裱机| 产品中心| 网站地图| | 公司环境